资讯张嘉益…是不是疯了?

张嘉益…是不是疯了?

在打开《山海情》之前,我没有看演员表。

黄轩倒不难认。

开头,镜头跟着他扮演的马得福上楼,走了没几步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。

我脑海中立马就浮现了一个身影:

剧主心里一喜,佟掌柜来啦?连口音都一模一样的!

然后看到的是这画风:

黄脸皮,高原红,脸上斑斑点点。

战损皮肤给我看一愣。

剧情很快推进到马得福带着领导回到自己家,跟暂代村主任的父亲沟通情况。

他这爹怎么说呢…

人高马大,浓眉大眼,胡子拉碴,有点驼背,说起话来中气十足。

一出场就让我想起老家的老舅

不知道是不是老舅滤镜太厚了,剧主的眼睛跟着镜头足足走了三分钟才发现…

这不是张嘉益吗!

《山海情》讲的是90年代西部开发的故事,剧情都发生在戈壁滩上,角色们个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地里刨食的农民。

看得出来剧组在服化道方面下足了功夫,个个都不好认。

比如热依扎,平时是这个画风:

在这儿实力演绎什么叫真正的村花

还有陶红,你能认出来这是步惊云心心念念的楚楚吗?

这哪是化了个妆?这简直是投了个胎!

但这里还是要把我老舅张嘉益,单拎出来夸一夸。

因为他在这样一帮放得开的,优秀的演员里,依然表现得很突出。

他不仅是口音到位,表情生动,连肢体语言都学了个十足十

走路时候驼着背,两只大粗胳膊像猩猩似的大大咧咧地垂着,帽子从不肯往正里戴,一说话就摇头晃脑。

这神韵,放到《乡村爱情》里,东北F4也得变成F5了。

塑造角色这事儿,外形,肢体动作,表情管理,一个也不能少。

而常常被忽视的,是台词功底,以及语言

前不久《大秦赋》的口音被吐槽得很厉害,就是因为做戏没有做全套,普通话之外,不是诺就是彩。

其实,方言的运用,对于塑造氛围和人物来说,都是很重要的。

毕竟,你仔细想想,身边有多少人的普通话是一点口音不带的?

剧主教你一个条姐说过的窍门:

任何影视作品,只要演员的台词说得特别自然,质量就差不了。

因为,一个人会说出什么样的话,包括用词,口音,语调,都和这个人的成长环境、性格,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有着很深的关系。

想达到“讲话自然”这个水平,需要剧本台词、情节调度、演员基本功全面到位。

这方面特别典型的,就是宁浩导演的作品。

《山海情》分为配音版和原声版,也就是普通话版和原声版。

如果你对比一下两版,会发现普通话版的许多人物的台词很违和,有时太长有时太短,情绪和表情也有点对不上。

但切到方言版,你就会发现,不仅听起来自然了不少,整个角色也生动了很多。

尽管原声版实际有很多也是演员后期配的音,但很明显都是演员亲自上阵,学好了方言才配的,整体表现十分出色。

而且,多用方言还有意外的惊喜。

那就是语言不通所创造的戏剧冲突

在剧里,大部分角色都是西北口音,而郭京飞扮演的陈金山是福建人。

这位福建的干部来到宁夏参加扶贫工作,火车上就被人抢了东西。

公安同志来询问,他一口福建口音,谁都听不懂。

“金山”说的像“丁双”,“菌草”说的像“金草”,听得人一头雾水。

最吓人的是,“治沙”说成了“自杀”,给民警同志吓一机灵。

马得福陪着他盘了一个晚上才盘明白。

后来陈金山主持会议,讲了十几分钟发现底下鸦雀无声,不由地心生疑惑

逮佬,您“招工”说的是“雕工”,“几百元”说的是“几百银”,“年轻人”是“连轻郎”,额们是真的听不懂啊!

剧里的胡建人角色不止这一位,他们每次说话都会成为剧主的快乐源泉。

说完了制作,该聊聊剧情了。

《山海情》的格局,很大。

1991年,为了推进西部扶贫工作,政府实施了“吊庄移民”的政策,把山里的老百姓迁往平原地区,开发自然资源,建造新的居住区,从而摆脱贫困。

听起来是好事,对吧?但很多人不乐意。

为啥呢?

因为戈壁滩上都是一片荒地,黄土漫天,寸草不生,动不动就刮沙尘暴。

未来是美好的,可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块硬骨头。

谁也不愿意去啃。

马得福的老家涌泉村,好容易动员了几户村民,住了没两天都跑了

跑回来以后,死活不愿意再回去,满嘴段子顺口溜,说来说去都是说环境怎么差。

说风大的…

嫌蚊子多的…

饿到反胃的…

说来说去,就是不去。

最后,还是主角以身作则全家搬迁,才勉强动员成功。

在剧主看来,前两集的剧情,是最有趣,水准最高的部分。

短短几十分钟里,不仅设立了几条故事线,给十多个主要角色建立了起点,还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、那个环境中的众生相。

比如,村民把扶贫办送来养殖的鸡吃了,扶贫失败…

不想读书的少年们和不想被卖掉的女孩子,商量好一起逃离山村…

一家有事,家家帮忙,邻里帮扶的乡村文化…

最触动剧主的,还是热依扎饰演的李水花,明明聪明伶俐,却不能继续读书,到头来别人用一头驴就把她换走了。

让人不由得想起了《乡村教师》。

在导演的镜头下,传统农村里的那些蒙昧,残酷,温暖,美好,一一被展现了出来。

既有老顽固的狭隘,又有少年们朴素真挚的情感和张扬的生命力。

单单是这些内容,就足以凑出一部大戏。

但剧集试图讲述的,是更大的图景。

人们来到一无所有的荒地上,一边打工赚钱,一边盖房。

同时还要开垦荒地,种庄稼。

那种苦,是稳坐在城市和现代化村中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。

而且,自然环境的挑战也不是全部。

马得福的村落,一直没有通电,因为没满足全村达到60户人的条件。

好不容易动员来了二十多户,眼看着就要满足指标了,却因为一场沙尘暴,吓跑了好几户。

最后,他们只能在59户这个节骨眼上硬等。

没有电,就没有机械,没有机械,就无法引水。

电灯?人们根本不敢奢望。

自己没水,就得去别处打水,不仅花钱,还受人刁难。

难,真的是太难了。

从戈壁到城市。

从荒原到乐园。

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,全都是我们的先辈用血和汗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。

推动他们这样付出的力量,正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力量。

也是那些在疫情横行的时候,毅然走上前线的英雄背后的力量。

感谢你们的负重前行。

本文由51看剧网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张恒友人再爆料:郑爽出轨多次全家极品,曾把导演气到心脏病发
下一篇
大本和安娜分手更多细节曝光 女方在电话中提出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